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商院首页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白俊红 韩明燕:学习三中全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迈向世界科技强国
发布时间:2024/12/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正确认识科技体制改革的时代特征与内在逻辑

科技体制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磅礴之势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竞争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版图和产业生态,推动全球经济由线性增长向创新驱动的非线性增长转变。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已成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

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科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等问题,制约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难以有效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唯有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灵活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引领中国经济驶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未来。

科技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面对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关键战略。因此,科技体制改革不仅是一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持久战”。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锻造国家科技硬实力,铸就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坚固盾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妥善处理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几对关系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科技体制改革既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要激发地方创新活力。构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地方主动作为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格局。中央层面要加强对科技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地方层面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落实改革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科技体制改革要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将改革任务分解为多个阶段,逐步推进,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能够平稳落地。做好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科研人员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加强风险评估,做好应对预案,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科技体制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已有基础上优化提升。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科技体制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借鉴国际科技治理的有益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体制改革道路,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路径

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首先,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坚持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加强科技、教育、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最后,强化法治保障,加快科技立法进程,完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公平竞争、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重点突破,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放在科技体制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鼓励自由探索,开辟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构建“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打破传统科研体制束缚,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统筹兼顾,培育多层次高水平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活动。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探索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协同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

以人为本,充分释放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力度,让科技人员充分享受创新带来的红利,激发其创新的内生动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科技人员安心、专心、舒心工作,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122)、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JSZY202403)和江苏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软科学研究)(BR2024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白俊红,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明燕,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


[TOP]
快速链接
南师大MBA教育中心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创新...
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
南师大金融工程与管理...
商学院教学与实验管理系统
商学院学生工作网
南京师范大学MF金融硕士
商学院培训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  Business Schoo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